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-欧美1819sex性处video-免费人成网站免费看视频-亚洲涩涩精品专区|www.cdhuasheng.com

您當前所在位置: 主頁 > 新聞中心 > 行業要聞

宋志平:中國企業為什么去美國建工廠?我們有話說

發布時間:2022-09-28 10:20信息來源:網絡 打印: 字號:A+|A- 瀏覽次數:
摘要:

宋志平:我倒不那么看。中國企業在全球建工廠,是中國企業和中國工業發展的必然,不是哪個條件好,哪個條件不好。


  2017年1月,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國第45任總統。演講中,他說“將會遵循兩個簡單的準則,買美國貨,雇傭美國工人。”他宣稱要通過減稅、強留等各種手段促使海外美國企業將生產線搬回美國,并且鼓勵全球企業到美國投資建廠,讓“美國的制造業再次偉大”。

  

  “中國制造業成本已經接近美國”,“曹德旺跑了”,“中美制造業即將開戰”等新聞越來越聚焦在中美制造業的未來發展與交鋒。

  

  而此時的宋志平,正帶領著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建筑材料公司——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(以下稱:中國建材),也面臨史上最嚴峻的去產能和轉型升級的挑戰。2016年12月,中國建材旗下的中國巨石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稱:中國巨石)投資3億美元建設的玻纖生產線項目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(以下稱:南卡州)里奇蘭奠基。

  

  中國企業為什么去美國建工廠?未來中美制造業將會有哪些交鋒?傳統制造企業如何轉型發展?在接受記者采訪時,宋志平娓娓道來。

  

  宋志平溫文爾雅,不是那種“狼性十足”、“霸氣外露”的企業家,而更多地像一個“布道者”。和日本的稻盛和夫一樣,宋志平也試圖用東方式的儒家思想治理公司。他出過五本書,分享管理經驗:《包容的力量》講企業文化,《央企市營》講改革,《整合優化》講轉型,《我的企業觀》和《經營方略》則是他20多年來做大型企業一把手的心得。

  

  2009年至2014年,宋志平肩上曾挑著中國建材、中國醫藥兩家央企董事長的職務,2014年4月,宋志平不再擔任國藥集團董事長一職。離開之際,他交出了令人嘆服的答卷:國藥集團營業收入從他2009年接手時的360億元,躍升至2013年的2035億元,成為中國醫藥行業唯一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。他同時將兩家企業帶入世界五百強。

  

  2016年,他又完成了中國建材和中國中材的合并重組,使之成為世界建材領域的巨型航母,成為坐擁5.3億噸產能的世界水泥大王。“國有企業不是像一些人想象的,沒有企業家,沒有創新。徳魯克先生說過,創新和所有制沒有必然聯系,私營企業有企業家和創新者,公共部門也有企業家和創新者。我想說,其實國有企業里有非常多的銳意進取的企業家和創新者。”

  

       中國企業在全球建廠是中國企業和工業發展的必然

  

       記者:近年來,美國制造業回流,自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以后,將要實施更大幅度的稅制改革,吸引全球的企業到美國,你對中美制造業未來的發展和交鋒有怎樣的思考?

  

   宋志平:美國在前些年經濟發展過程中覺的吃了虧,它曾一度過于發展虛擬經濟和過度的金融創新,也因此引發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,金融危機之后美國總結教訓,發現實體經濟作為根基很重要。美國不是盧森堡那樣的小國家,發展基金之類的金融產業就可以,美國有龐大的消費市場,如果完全沒有實體經濟,它的根基就沒有了。

  

  所以,美國在金融危機之后反思,提出要回歸實業。其實不僅美國,包括歐洲在內,對虛擬經濟、金融衍生品的過度創新等都進行了反思,也提出再工業化。歷史總是一潮又一潮的在反復的過程中相互比較,逐漸改變,美國也是如此。

  

  關于全球的經濟平衡,美國的斯蒂芬·羅奇是耶魯大學的資深教授,他前兩年寫的書叫《經濟再平衡》。核心觀點就是全球的經濟平衡取決于中美經濟的平衡,中美經濟平衡,他認為過去有兩個問題,一是中國制造把大量的產品運到美國,二是美國大量的向中國發國債,相當于美國用中國的產品,同時花中國的錢,他認為這是不可持續的。他認為的解決方法是,中國不要過分依賴美國市場,要擴大自己的內需,美國也不要過分依賴中國的產品,應該加快自己的實體經濟發展。他認為在未來中美經濟平衡方面,中美誰先認識了這一點,誰就會成功。

  

  我認為實際上中美都認識到了這個問題,美國在振興自己的實體經濟,中國也在努力擴大自己的內需市場。但這不是一下子就能解決的問題,需要五到十年慢慢地走到平衡的狀態。

  

       記者:不久前,曹德旺指出中國制造業成本高,不少觀點對曹德旺去美國建廠,稱之為“曹德旺跑了”,中國建材旗下也有一些企業走出去,你如何看待中國企業去海外投資?

  

     宋志平:我倒不那么看。中國企業在全球建工廠,是中國企業和中國工業發展的必然,不是哪個條件好,哪個條件不好。

  

  比如中國巨石的產品在美國很有市場,但從中國運到美國費用很高,為了鞏固我們在美國的市場,我們需要在美國建工廠。

  

  不久前,美國歐文斯.康寧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跟我有一次會面,我們兩家在中國泰安有合資的特種纖維項目,當時他也問這個問題,我們為什么要去美國建工廠?中國巨石總裁張毓強就跟他說,就像你們在中國建工廠一樣,我們在美國也有市場,去美國建工廠是為了服務我們美國的客戶。

  

  他說得很普通但很深刻,因為中國產品經過多年的外向型經濟發展已出口到很多國家,下一步就會加大在海外建廠,以鞏固和發展海外的市場。

  

  以前中國是全世界的工廠,原料和市場兩頭在外,加工地在中國,這只是第一個階段。現在發展到第二個階段,全世界是中國的工廠,中國要到全世界開工廠,這也是中國三十年改革開放歷史性的跨越,這是一個大的規律,不管國內的產業政策如何,我們也不可能把工廠都建在中國,這也不符合邏輯。我們應該把工廠建在離市場最近的地方,尤其是市場需求和原材料產地接近的國家更是如此,這是大的發展趨勢。

  

  日本是一個制造業大國,后來在全世界建工廠之后,就從過去注重GDP到重視GNP,從重視國內生產總值到國民生產總值。我覺得中國也在進行這個邁進,既不是中國環境不好了,也不是外國環境比我們好,這是經濟發展的規律。

  

  中國巨石到南卡州投資這件事情,具體看這確實是一個企業的投資行為,但如果放到大的趨勢里面去看,放到中美經濟關系走勢和中國企業成長的角度來看,中國正在從扮演世界的工廠到讓世界成為中國的工廠,中國經濟從GDP逐步邁向GNP。這一個企業的行為實際是整個大潮里的一朵浪花。

  

       國際產能合作是一個未來的方向

  

       記者:國內很多企業投資建廠在發展中國家較多,中國建材一些企業走向了發達國家,以中國巨石為例,美國是玻纖的發源地,也曾是全球最大的玻纖生產國和消費國。當地認為,這是在最大對手的地盤上建廠,對于此你是如何考量的?

  

     宋志平:中國無論什么企業都很多,大多數產業的產能也都過剩了,中國這么多技術裝備和制造能力往哪里去?我們采取了國際產能合作,這也是我們企業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。

  

  我們要重點加大在“一帶一路”沿線發展中國家的投資,但如有機會我們也會尋求在中等發達國家和發達國家投資。中國巨石前幾年在埃及建設了大型玻纖基地,現在已經進行第三期建設了,這是我們在“一帶一路”上的標桿企業。現在美國回歸實業和歐洲再工業化也需要搞一些工業項目,中國企業很有競爭力,完全有能力進入到這些所謂成熟市場。這些成熟市場要補實體經濟這一課,這也是中國進行國際產能合作的機會。

  

  而且對比發展中國家,發達國家政局相對穩定、匯率風險小,在一些較小國家賺的錢都是本地的貨幣,外匯管制又嚴,一貶值,掙的錢一夜之間就打水漂了。在投資上,各個國家對比起來各有利弊,企業也要做綜合分析。

  

  現在中國工業正在邁向中高端,我們的企業就不能只盯著那些發展中國家,也要進入中等發達國家甚至發達國家,所以中國建材也進入了美國、歐洲國家的一些制造業領域。當年日本的豐田和本田都在美國建了工廠,隨著我國工業水平的提高,我國企業也會在美國的制造業中占一席之地。

  

  美國這么發達的國家,經濟發展也不平衡,比如南卡州是屬于急需發展的經濟區域,所以南卡州對待海外投資有很大的熱情,州長多次來中國招商。中國巨石在南卡州的這個項目也有著非常好的條件,包括土地價格、天然氣、供電供氣條件等,對方把天然氣站、變電站都建到廠門口,并且承諾未來十年返稅一億美金,這些都是很好的條件。

  

  美國、歐洲在回歸實業和再工業化的過程中,我們國家生產中高端、高端產品的企業是非常有機會的,我們也應該去抓住這個機遇。我們不是簡單的把過剩產能轉移出去,說到國際產能合作,別人會以為你把低端產能轉移出去。我們在南卡州做的項目就是非常先進的生產線,這也說明兩個問題,第一,中國現在企業可以做到一流水平。第二,到美國去,就像到國際的擂臺上去,用最好的裝備過去。中國巨石最近在浙江桐鄉投資一個四十萬噸的智能化基地,經過全球招標選擇德國西門子的智能化控制系統。我們在國際產能合作中,也不拘泥于全部都是國產設備,就像南卡州的項目,設備采用全球招標,誰的好用誰的,確保最好的技術水平。

  

  其實,去國外建廠還能夠減少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們的影響,這些年美國和歐盟動不動就對中國企業反傾銷,使我們失去了許多原有市場。貿易保護主義認為大量產品進入美國,沖擊了美國的市場,影響了美國的企業,影響了美國的就業。美國在乎的就是就業。

  

       記者:我們也了解到,美國的招商引資和中國的有所不同,美國特別重視就業,不太重視GDP這些指標,據說你們在南卡州的項目可給當地帶來400個就業崗位。

  

   宋志平:在美國這樣的國家,不要說是四百人就是四十人的就業,他們都會看的非常重要,我們開始時對這點感到挺驚訝的。美國的招商引資不是在乎投資了多少,產品賣多少,在乎的是就業多少,因為如果沒有充分的就業,政治就會出現問題。美國一些州政府是把就業放到第一位的。

  

  美國提出回歸實體經濟,很大程度是從增加就業出發的,所以中美經濟再平衡過程中要考慮到這一點。

  

       追求綠色生產和轉型發展,做徹底的環保主義者

  

       記者:曹德旺舉例說過,在美國做工廠的利潤比中國高,美國土地基本不要錢,電價是中國一半,天然氣只有中國的1/5,加上中國稅收高,運輸成本高,融資成本高等等,你是如何看待過高的成本給制造業帶來的壓力?

  

   宋志平:我國也在大力地支持實體經濟,國家非常關注實體經濟的發展,包括為實體經濟減稅、降低各種費用開支等,都已經開始向實體經濟傾斜,我覺得在減輕實體經濟的壓力這方面大家是有共識的,不光曹德旺看到了這一點,很多人包括政府都已經看到了這一點,政策也在向這方面傾斜。

  

  中國建材集團的業務都是很實的實體經濟,包括水泥、玻璃、玻纖、新型建材等,我們過去這些年確實給國家交了很多的稅,給銀行交了大量的利息,社會貢獻率很高。

  

  以前我給有關領導也匯報過,如果我們的利息能低一些,稅收能再降一些,企業多積累一些,企業就可以把這些積累用在再投資上,這樣對企業會更好。如果實體經濟太苦,會導致兩個問題,一是實體經濟缺少再投資的能力,二是新的投資不投向實體經濟,都投到虛擬經濟里去,這樣會帶來實體經濟的空心化。這也是當年日本、美國、歐洲都發生過的事情。

  

  好在我們比較早的意識到這個問題。現在趁著實體經濟還沒有嚴重委縮的時候,給實體經濟一定支持,包括用智能化武裝實體經濟等,這樣既對經濟發展是個保障,也可以做實其他虛擬經濟的根基。

  

  中國實體經濟的發展也需要轉型,需要向中高端或者高端轉型,而不是又去搞中低端的產能過剩過剩、搞落后的實體經濟,不能打著搞實體經濟的幌子去搞很多落后產能。

  

       記者:中國建材旗下的玻璃、水泥等行業都被認為是比較過剩的行業,和霧霾、過剩都聯系在一起。在這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方面,你有什么樣的經驗借鑒?

  

   宋志平:我們國家到今天仍是個大的建設的市場,你會看到全國都在搞建設,水泥一年需要24億噸,鋼鐵需求大概是7億噸,這都是天文數字,建設離開了這些原材料是不行的,就像飲食離不開面粉和大米一樣。鋼鐵水泥這些產品對我們13億人口的大國還是必需品。

  

  看我們國家的住房建設,如果只看北京,你也會發現北京房子還不夠,再到二、三線城市或者農村去看,中國農村有三百億平米的農房保有量面積,既不抗震也不節能,也不舒適,改造不能再用傳統的紅磚了,都得用新型建材。農村還要村村通公路等等,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,建材市場還是很大的。我有時候開玩笑說“馬云是做互聯網經濟的,但是馬云住的房子一定是建筑材料做的”。

  

  這幾年嚴重的霧霾給我們上了一課,讓我們認真的反思如何發展實體經濟。我是一個徹底的環保主義者,前兩年在巴黎世界氣候大會上,還在那發表了三場演講,讓全世界聽聽中國企業家對氣候問題的看法,我認為通過努力,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可以兼得的。我們現在覺得最貴的就是房子,房子是水泥和鋼筋做的,我們一方面討厭生產鋼鐵和水泥帶來的霧霾,一方面我們又離不開水泥和鋼鐵這些建筑材料。對中國建材來講,我們在做兩件事,一是我們生產大量的節能建材,減少建筑物的使用能耗。第二,建材生產過程的綠色化,現在我們的水泥廠,都有除塵設備,靜電收塵和袋式收塵收兩遍,工廠是不冒煙的,你以為沒在生產,但是都在生產。工廠還都裝備了脫硫脫硝裝置,我們追求近零排放。

  

  中國建材集團有個藍天行動計劃,在工廠的環保方面我們每年都有大量的投資。中國建材的水泥工廠已經做到了花園中的工廠、森林中的工廠和草原上的工廠,實體經濟的轉型就是朝著高端化、綠色化、智能化、國際化的“四化”方向轉型。

  

  中國建材集團推出的加能源5.0的房屋,把地熱、光熱、光電、家庭風電、沼氣集合起來,之前我們的房子叫做節能住宅,后來叫做零能源房屋、現在叫加能源房屋,一棟房子不但能源自給,每個月還能把富余的電能輸送到電網創收幾百元。


Copyright ? 中國建筑材料企業管理協會 版權所有 電話:010-62219897 
地址: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內北順城街11號 郵箱:jcqgxh2015@163.com
備案號:京ICP備09078669號